鸠摩罗什(344-413),东晋时后秦高僧,著名的佛经翻译家。又作鸠摩罗什婆,简称罗什。天竺(今印度)人。其父名鸠摩罗炎,母名耆婆,属父母名字的合称,汉语的意思为“童寿”。与真谛(499-569)、玄奘(602一664)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。另说还有义净(635一713),又说为不空(705一774)并称为四大译经家。
鸠摩罗什的真实生平颇具传奇色彩。他七岁时就跟随母亲出家,初学小乘。每天诵一千偈,三万多言。二十岁时,受戒,学习《十诵律》,后赴龟兹(现为新疆),习学大乘。其母曾预言,他将去往东土传经说法,途中将历尽坎坷磨难。
吕光将鸠摩罗什俘虏后,见其仅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,并无特别之处。就硬逼着鸠摩罗什与其表妹龟兹公主成亲。鸠摩罗什不肯,吕光就将其灌醉,硬将其与龟兹公主关在一间密室里。鸠摩罗什破戒后,愧悔万分,痛不欲生,求死不得,后为弘法,忍辱而生。
苻坚兵败淝水后,吕光在姑藏(现甘肃凉州)建立后凉国。此后,鸠摩罗什无法传授佛法,但他志心不改,仍孜孜不倦学习汉语,为以后弘扬佛法做语言上的准备。
公元401年,后秦姚兴发兵后凉,大败凉军,并拜鸠摩罗什为国师,迎入长安,“待以国师之礼,甚见优宠”。至此,鸠摩罗什历经十九年,终于到达东土,走上传经之路。这一年,鸠摩罗什五十七岁。
#深度好文计划#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和西明阁,主持三千多人的佛经译场,译经说法,招收弟子。他最大的伟绩就是翻译佛经。
鸠摩罗什在翻译过程中,力图准确无误,忠于原著。对于原译本中的错误,他逐一更正,所以他的佛经译本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。鸠摩罗什在后秦生活十二年(401-413),其间,他与弟子一起译经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。主要有:《大品般若经》《法华经》《阿弥陀经》《金刚经》等经书,还有《中论》《百论》《十二门论》《大智度论》《成实论》等论书。
不久,鸠摩罗什病逝。“即于逍遥园,依外国法,以火焚尸。薪灭形碎,唯舌不灰耳”。不久,鸠摩罗什圆寂,在长安逍遥园依佛制焚身,火灭身碎后,唯有舌头完好无损。
鸠摩罗什有著名弟子四人,即道生、僧肇、道融、僧睿,当时被称为“什门四圣”。
发表评论
发表评论: